近日,太阳系第三位“星际访客”——3I/ATLAS,持续吸引着全球天文学家和爱好者的目光。目前,“3I/ATLAS”正加速靠近太阳,即将经过近日点。这颗7月初穿过木星轨道时被发现的系外天体,将于10月29日前后经过近日点,此后逐渐远离太阳系,最终重返太阳系外的星际空间。天文学界有传言,这位“星际访客”可能是外星人的飞船,还可能“飞掠”地球,它到底藏了多少未知的秘密?
“闯入者”什么来头?
7月初,一个来自太阳系外的天体在穿过木星轨道时被发现,引起全球天文学家和爱好者们的高度关注。这是目前已知造访太阳系的第三位“星际访客”,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中心命名为3I/ATLAS。
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主管王科超介绍,最新发现并命名的这颗3I/ATLAS,名字中就蕴藏着它的“身份密码”。其中的字母“I”代表“星际”,说明它是来自太阳系外的天体,数字“3”表示它是第三颗被确认的星际天体,而“ATLAS”为发现设备的名称。
浙江省天文学会科普讲师徐煜华介绍,2025年7月初,ATLAS位于智利的望远镜首次捕捉到这颗移动速度异常的天体,并确认它的轨迹并非受太阳引力束缚,而是一条双曲线。这意味着,它并非“太阳的孩子”,而是一位“外来的旅人”。
“天文学家之所以将3I/ATLAS归类为星际天体,是因为它的轨道路径呈现出偏心率较高的双曲线形状,偏心率为6.23。这种双曲线轨道与普通太阳系内天体的轨道不同,后者的轨道通常是椭圆或近抛物线。换句话说,3I/ATLAS不遵循围绕太阳的封闭轨道的路径,它来自太阳系以外,它可能已在星际空间漂流数百万年,承载着另一个恒星系统的故事。”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赵海斌说。
彗星还是外星飞船?
目前,全球天文学家正在研究这颗新“星际访客”的大小和物理性质。它的大小尚未完全确定,但从观测中可以看出,它具有活动性,有冰冷的核和彗发,因此天文学家倾向将其归类为彗星,而非小行星。“这些星际天体通常来自寒冷的星际空间,主要由易挥发的冰类物质和尘埃构成。当它们靠近太阳时,冰类物质会升华释放出气体和尘埃,形成明亮的彗发和彗尾,这是彗星的典型特征。”赵海斌说。
徐煜华介绍,天文学家的计算显示,“3I/ATLAS”来自太阳系以外的银河区域,可能是某个恒星系统在亿万年前形成早期被引力抛出的碎片。它在星际空间中旅行了极其漫长的时间,如同一粒来自宇宙边境的尘埃,直到近期才偶然掠入太阳系。它以极高的速度划过天空——约每小时20多万公里,远远超过一般彗星的运行速度。观测还发现,它的外貌和成分与传统彗星相似,具备冰与尘埃形成的彗头与彗尾,并在靠近太阳时逐渐活跃,释放出挥发性物质。更引人注目的是,它的尾巴方向与普通彗星相反,尘埃似乎“逆向”喷出,这一反常现象让科学家们重新思考星际天体的结构与成分。尽管网络上不乏“外星飞船”的传闻,但天文学界普遍认为,这一切仍可由自然物理过程解释——它的运动轨迹、反射特征和光谱数据都与天然彗星一致,没有任何人工信号或结构的迹象。换言之,“3I/ATLAS”是自然界的奇迹,而非智慧文明的造物。
何时到达近日点?
“到10月29日左右过近日点时,3I/ATLAS与太阳距离将缩小至约2亿公里,位于火星轨道与地球轨道之间,届时速度会达到每秒68公里左右。”王科超说,过近日点后,3I/ATLAS的速度会略有下降,整个穿越太阳系的过程中与地球最近的距离超过2.4亿公里,对地球不会构成任何威胁。
3I/ATLAS过近日点后会快速离开太阳系,在不到三年时间内会到海王星轨道以外。从目前的观测数据看,3I/ATLAS的“到访”预计不会对太阳系造成任何可观测到的物理或引力影响,顶多在沿途留下一些尘埃。“它的质量与行星甚至大型小行星相比微不足道,其轨道也与已知天体都保持着‘安全距离’。”王科超说。
在亮度方面,3I/ATLAS被发现时亮度较暗,约为18等,普通家庭望远镜无法观测到。随着它加速接近太阳,亮度逐步提升,目前亮度约为16.3等,预计到10月上旬可达到14.7等左右。“过近日点时,其亮度约为14.3等,但由于它位于太阳另一侧,与太阳的角距离约10度,因靠近太阳而难以观测。”王科超说。
8月上旬,3I/ATLAS位于蛇夫座,随后经过天蝎座,8月下旬将抵达天秤座,之后朝室女座移动。“最新观测显示,直到10月上旬,地基望远镜都可捕捉到这颗星际天体。”王科超说。
虽然对太阳系没有显著的物理影响,但3I/ATLAS科研价值不可估量。它为人类提供了一个直接研究系外天体成分、行星形成过程,甚至银河系古老物质的独特机会。“它是一份来自遥远恒星系统的珍贵‘礼物’,对于这一星际访客的研究将持续深化我们对宇宙的认知。”王科超说。
赵海斌介绍说,星际天体进入内太阳系是一种罕见现象。虽然宇宙空间中漂浮着大量的类似的小天体,但相较于广袤无垠的星际空间,太阳系对这类天体的引力影响范围相对较小。因此,星际天体闯入太阳系不仅概率低,且其进入过程有很大的随机性,其动力学来源还未明确。
据新华社、潮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