减少干涉 给予信任 远离焦虑

发布时间:2025-10-25 09:00:25 山西省晋中宏昌教育有限公司

本文转自:今晚报

一看孩子闲着就不开心,家长的催促让孩子逐渐厌学……

减少干涉 给予信任 远离焦虑

  • “监控”过度易厌学 卓文 绘

●孩子的学习时间是谁说了算?很多家长看到孩子没在书桌前学习,就急得不得了,觉得孩子缺少刻苦奋进的精神。“快点去学习”成了家长对孩子提醒最多的话。这样的话说得多了,孩子心生厌烦,行动上也更加抵触,甚至出现厌学情绪。

讲述:发了会儿呆,也是浪费时间吗?

小吴升入中学一个多月了,他能明显感觉到初中的学习压力要比小学大了不少,科目增多,而且作业量也是小学的好几倍。这一个多月,尽管小吴已经很努力调整自己的状态,但是父母还是对他不满意。

小吴委屈地说:“虽然上小学时,父母对我的学习也经常督促,但上中学后盯得更紧,简直让我喘不过气来。‘你怎么又躺着去了’‘已经歇了半个小时了,还不去看书’,听到这样催促的话,我心里就特别烦躁。我理解他们想让我学习更投入、效率更高,但是像是在我身上安了监控的做法,我怎么也接受不了。妈妈常跟我说的就是‘别浪费时间了’,哪怕我发了一会儿呆,她也觉得我是在浪费时间,总提醒我看看表。我真想不明白,难道我休闲的时间也要计时吗?我多做一些学习之外的事情,就让他们这么焦虑吗?”

建议:避免“严密监控”,保持稳定心态

和平区心理健康教育及家庭教育领衔团队专家、耀华中学李晓珊老师说,家长督促孩子学习本无可厚非,但何时督促、如何督促都不能“越界”。如果家长不分时间、场合一直监督着孩子,在孩子年龄尚小时,还会对家长的严厉态度有惧怕,等孩子长大之后,特别是到了青春期之后,会渐渐与家长对抗,激化家庭矛盾。很多案例证明,孩子长期被家长的批评声包围,极易产生厌学等心理问题。

李晓珊老师建议,首先,家长要清楚地认识到,学习这件事始终是孩子自己的事情。家长作为协助者,做好引导和适度提醒即可。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应该是支持,而非控制。这样的“站位”会让家长跟孩子保持合理的距离,减少摩擦冲突。其次,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排位,要有客观的评判,而不是追求“绝对数值”。随着孩子年级的升高,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更要做好规划,多关注可持续发展,设定符合孩子实际情况的目标。家长抓大放小的监督提醒,孩子从心理上更容易接纳。如果家长眼睛和嘴总盯着孩子是否放松太久这件事,言语和行为上绑架孩子,那么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风险会大大增加。最后,家长要稳定好自己的心态,尝试把松弛感还给孩子,让孩子保留一个兴趣爱好,在学习之余找到一个可以发泄放松的出口,会更有利于孩子调整状态,投入接下来的学习中。

文 贾林娜

发布于:北京